150国被征税15%中方收到特朗普的特殊待遇关税飙

2025-07-20

  150个国家,15%的统一关税,涉及贸易总量近3万亿美元。中国,则被单独“优待”,却在石墨出口上遭遇高达93%的重税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新报告称,2025年7月,全球贸易信心指数创近20年新低。摩根大通、彭博、路透等权威数据同步显示,全球供应链紧张度指数瞬间拉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点。

  白宫7月16日深夜发布最新贸易政策声明,特朗普政府以“维护美国利益”为由,正式对150个贸易体量较小的国家征收10%至15%统一关税。名单横跨东南亚、非洲、加勒比、中美洲等,影响涉及超10亿人口。国际商会数据指出,仅东南亚区域出口订单一周内缩水17%,菲律宾、泰国、越南等地多家电子、纺织、农产品企业宣布停工、裁员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解释称,此举旨在堵住全球贸易体系“转口套利”的漏洞,避免第三国绕道规避美方关税。现实却远比想象更复杂。大量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融资断裂,港口物流订单骤降,部分小国货币快速贬值,资本市场一夜间蒸发数十亿美元市值。

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警告,关税全面落地意味着全球贸易自由化遭遇新拐点。世界银行最新预测,2025年三季度全球贸易增速或低于1.5%,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。

  中国并未被列入150国统一加税名单。表面上看,特朗普政府对华“手下留情”。但7月17日,美国商务部与财政部联合公告,宣布对中国石墨出口加征93.5%反倾销税,叠加原有关税后,部分产品综合税率逼近160%。石墨,是电动汽车锂电池阳极材料核心原料。中国在全球石墨原材料和精深加工领域市场份额分别高达65%和80%。一纸关税,直接撼动了全球新能源产业链。特斯拉、通用、福特等美系车企紧急调整采购计划,转向加拿大、澳洲等替代供应商。据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7月下旬中国石墨出口美单日成交量环比下滑近90%,部分企业订单总量腰斩。宁德时代、贝特瑞等龙头企业紧急扩展东南亚、南美市场,同时加速国内储能、电池回收等新业务布局,力图消化供应冲击带来的过剩产能。

  美国选择将中国排除在“150国高税名单”之外,其深意远超表面。彭博社分析称,美方释放出“谈判窗口”信号,希望在稀土、芯片、石墨等战略资源领域与中方形成议价机制。现实中,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却未见松动,芯片、航空发动机、工业软件等敏感品类管控持续加码。

  世界贸易组织(WTO)7月18日发布的最新简报显示,7月以来全球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同比上涨93%,创下自2000年以来最大增幅。各国纷纷召开紧急会议,寻求多边救济。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埃及、墨西哥等国代表在WTO理事会上表示,关税新政已导致上百家出口企业停工,外汇储备承压,部分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扩大风险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警告,若美国关税措施持续,全球供应链将出现分段化趋势,区域联盟和“友岸外包”模式将加速落地。

  美国本土制造业表面受益,实际同样承压。家电、家居、电子、化工等多个行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,部分企业被迫涨价或削减产能。标普500指数7月中旬一度下跌2.3%,显示资本市场对未来增长前景担忧加剧。一众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发声,认为关税成本最终将由普通家庭买单。美国劳工部数据披露,2025年7月美国核心CPI同比上涨4.7%,其中家用产品、汽车零部件、食品等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平均值。

  中国政府面对石墨关税重压,启动多部门联动应对机制。商务部、工信部、发改委等机构通过WTO渠道对美提出严正交涉,要求美方遵守多边贸易规则。与此同时,石墨产业“内循环”加速,政策引导下,动力电池、储能、超高功率电极等下游企业加大国内采购比例。多家中国龙头企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表示,石墨技术升级和精深加工能力将成为下一步突破口。国内多地政府加大对高端石墨材料研发投入,推动与新能源汽车、储能、风电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。中国还在积极拓展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、欧盟等市场,力争用多元化出口路径分散美国单边政策带来的风险。7月以来,中国对东南亚、南美、欧洲石墨出口环比增长超过30%,部分企业与日韩、德国、法国等大型汽车和能源企业签署年度战略合作协议。

  与此同时,行业标准国际化成为中国石墨产业新目标。多家中国企业与欧盟、日本同步制定绿色石墨、低碳石墨产品标准,抢占全球高端市场话语权。业内人士认为,石墨产业链“技术+市场”双升级,将有效对冲美方阶段性政策冲击。

  关税新政引发的连锁反应,已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。彭博数据显示,7月中旬以来,亚洲、非洲、拉美多国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下跌,部分小经济体资本外流压力加剧。国际评级机构穆迪、标普下调数十个新兴市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展望,理由直指贸易环境恶化与出口收入锐减。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数据显示,铜、铝、石墨等关键原材料期货价格7月波幅创下2024年以来新高。航运与物流订单延误比例大幅上升,国际货代费用普遍上涨10%以上。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,全球主要股指在7月第三周普遍回调,资金流向美国国债、黄金等避险资产。

  各大跨国企业加速调整供应链布局,东欧、拉美、中东等地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热点。咨询机构安永(EY)报告指出,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制造业“友岸外包”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5%,美欧日投资东南亚、拉美高于历史同期。这场关税风暴,正加速促发全球产业链“再本地化”与“去中心化”进程,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提速期。

  美国政府的“高压+优待”策略,正重塑全球贸易线国的统一征税,意在压缩小国议价空间,迫使其服从美方规则。而对中国的差异化处理,则凸显美国将中方视为“不可忽视的谈判对手”,试图在新能源、稀土、关键矿产等领域谋求“交换筹码”。美方频繁释放“希望中美高层对话”的信号,彭博社披露,白宫内部对是否与中国就关键资源供应进行高层磋商存有分歧。美国国内部分产业界力促放宽进口限制,理由是“过度脱钩”将导致产业升级受阻、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削弱。中国则以“以斗争求合作”的战略定力应对,强调多边谈判、区域合作与自主创新。中国外交部7月连续发布多份声明,强调美方应回归理性对话渠道,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与稳定。

  全球贸易规则正从自由化、低壁垒转向多极化、高门槛。各国正加速构建“以我为主”的贸易保护体系,小国在夹缝中寻求区域联盟自救。IMF报告预测,2025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壁垒将进一步上升,G20成员内部贸易比重有望首次超过对外贸易比重。未来,谁能主导产业链、供应链与技术标准,谁就有机会掌握贸易新格局的话语权。

  多重冲击下,全球市场充满变数。150国关税政策落地,不仅改变了国际贸易流向,也加快了全球产业链重构。中国石墨“被围堵”,倒逼国内企业加速创新、出海突围。美国一面高筑关税壁垒,一面在关键原材料领域释放谈判信号。

  全球供应链趋向多元化、本地化,区域合作加深,国际投资流向发生趋势性转变。出口导向型小国如何自保?大国如何在博弈中占据主动?多边贸易体系能否维持平衡?这些悬念,短期内难以揭晓。世界银行、WTO等多边机构正密切跟踪形势变化,呼吁各方加强沟通,避免贸易摩擦失控。新能源、高科技原材料产业成为新冷战焦点,技术标准、绿色贸易规则、供应链韧性等话题持续升温。

  参考资料:多国对美谈判在紧张冲刺,欧盟讨论启用“反胁迫工具”,美国拟对150国“统一加税”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河南信阳一女子在公厕被流浪汉偷窥,当事人称已解决,当地回应:系精神病患者

  纯进口SUV,标配全时四驱+2.5L水平对置,媲美普拉多,仅售24万多

  裸车10.99万起 价格亲民适合家用 传祺M6该入手哪款配置?.mp4

  倍思推出 BH1 头戴式蓝牙耳机:-45dB 降噪、Hi Res 金标,249 元

上一篇:非洲探针|在坦桑尼亚“挖矿” 这些动向值得关
下一篇:还社交一个自由的未来:去中心化社交网络会是